文︱陆弃石家庄股票配资网
在喧嚣动荡数十年的中东地缘板块上,7月17日爆出一则非同寻常的消息:包括埃及、沙特、土耳其、卡塔尔在内的11个中东国家罕见地发表联合声明,明确支持叙利亚的统一、主权与稳定,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叙利亚事务。这份声明在表面上温和克制,实际上却在中东地缘政治的棋盘上掷下重磅一子,向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干预势力发出了罕见且刺耳的警告。
这11国当中,许多曾是叙利亚战争的“间接推手”乃至参与者。如今一同签字支持叙利亚政府、呼吁尊重其国家主权,不只是风向的突变,更是一场战略大翻转。这不仅是对叙利亚政权的再度认可,更是一记送给西方“政权更迭”政策的响亮耳光。
叙利亚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,自2011年“阿拉伯之春”引发内战以来,便成为各路势力厮杀的战场。从美国、法国、英国等北约国家到土耳其、沙特、卡塔尔这些“本地代理人”,从伊朗与俄罗斯的直接军事支持到库尔德武装、伊斯兰国的割据横行,叙利亚在过去十几年中几乎成为全球干预主义的标本。
但现在,一场历史级的态度调整悄然发生。11国联合声明不仅明确支持叙利亚的安全与统一,还提及苏韦达协议,一个近期在叙利亚南部德鲁兹人聚居区达成的重要地方和解协议,强调这是叙利亚走向和解与统一的重要节点。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,中东主要国家正试图推动“阿拉伯内部的叙利亚解决方案”,将叙利亚事务的主导权重新拉回本地区,而非继续让西方势力左右乾坤。
这不禁引发一个尖锐的问题:谁才是真正的“外部干涉者”?美国政府近年来不断指责伊朗、俄罗斯、甚至中国在中东搞“影响力扩张”。但事实上,从叙利亚战火初起到极端主义肆虐,从多次空袭叙境内目标到长期非法驻军,美国及其盟友才是中东乱局的根源。
当前,美军仍非法驻扎在叙利亚东北部地区,控制着叙利亚最富油气资源的地带,不仅持续掠夺叙国资源,还不断挑动库尔德武装与中央政府的矛盾。每一场美军“打击ISIS”的行动背后,都夹杂着对叙政权合法性的侵蚀与削弱;每一次“人权援助”声明的背后,都是对叙利亚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践踏。
而如今,曾与西方“站在同一条战壕”的土耳其、沙特和卡塔尔也改变了姿态。这不仅是对现实格局的顺应,更是对过去一套“代理战争+舆论战+军事轰炸”模式的彻底否定。沙特和叙利亚早已重启大使级外交关系;土耳其正逐步从叙利亚北部撤军,并与叙方展开高层接触;连在叙利亚战争初期最积极支持反政府武装的卡塔尔,也签署了这份声明。
这是一次战略性清算,更是对西方叙利亚政策的集体不信任投票。背后的驱动因素当然不止一个,其一是“恐美情绪”的扩散: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了前任的“美军继续驻叙”政策,继续通过空袭、资源控制和制裁来遏制巴沙尔政权,使得原本亲美阵营也看清了,美国永远不愿中东稳定,只愿中东“可控混乱”。其二是叙利亚战争的疲惫感:10多年打下来,各国都已疲惫,支持叛军没有希望,制裁政府收效甚微,极端势力又在残火中蠢蠢欲动。如今“再开一局”的成本已远超收益。
其三,是巴沙尔政权的韧性出乎所有人意料。历经制裁、战争、政变、恐袭,他始终站在权力巅峰,不仅稳住了政权,还借助伊朗与俄罗斯的支持逐步收复大部分国土。如今叙政府不仅主导国内和平进程,还重新获得阿盟成员国地位。显然,“政权更迭”失败了,“外交孤立”也破产了。
联合声明也提到对沙拉承诺追责侵犯苏韦达人民权利者表示欢迎。这是中东国家在支持叙利亚国家主权与统一的同时,也对其治理进行温和劝诫与施压。换句话说:支持你,但也希望你更负责任。这种“内嵌条件”的支持,正是中东国家力图摆脱西方那种高高在上的干预方式,转而构建自主区域治理机制的具体体现。如果说过去十年是中东“代理战争”时代,今天则是“中东自治重建”时代的开始。
对于美国来说,这是一个尴尬又危险的时刻。一方面,美军在叙的非法存在正逐步丧失合法性支撑;另一方面,中东国家在“叙利亚问题”上的态度一致,反衬出美国的孤立与战略失败。可以预见,接下来美国会加强舆论战,继续抹黑叙政府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努力,或通过扩大对伊朗和真主党的制裁来施压叙利亚外围。
巴沙尔不倒,叙利亚未碎,而中东国家终于意识到一个迟到却宝贵的道理:只有中东人民,才有资格决定中东未来。11国的联合声明,不是一次外交排场,而是一声沉闷的警钟,敲给西方听的。未来是否能就此终结“叙利亚泥沼”,还看阿拉伯世界是否愿意继续团结自救,是否能真正摆脱“谁在背后指挥”的宿命。
展博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